管理體系: ISO9000 | ISO9001 | IATF16949 | ISO14000 | ISO14001 | ISO13485 | ISO22000 | SA8000 | OHSAS18000 | QC080000 | AS9100 | ISO27000 | TL9000 | ISO17025
浙江地區: 金華 | 臺州 湖北地區: 武漢 江西地區: 南昌 | 吉安 福建地區: 福州 | 廈門 | 泉州 廣東地區: 深圳 | 佛山
全世界有很多組織著手生態效益這個項目。諸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加拿大工業部,巴斯夫集團,以及中國、德國、日本、荷蘭、瑞典和美國等國家。專家一致認為應建立起一個統一的構架和語言。目前,ISO 的工作小組正在開展此項工程。
生態效益已越來越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不可避免地對環境產生了影響。但是在盡可能少地消耗再生能源,減少對環境影響的同時,增加服務或者產品的價值無疑是企業追求的目標。但是,如何來測量生態效益是否達到最合適的比例是全世界每個企業所需思考的。生態效益不僅可應用到商業活動中,也可應用到研究和發展,公共政策,消費信息等等。比如,環境污染后改善所需花費的成本與通過污染環境所產生的效益之間的比較。
生態效益之所以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是因為一直以來都缺乏一種持續的、可被廣泛接受的定義或者構架。生態效益中采用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績很難溝通。例如,當兩個不同產品被進行比較時,選擇的標準將對計算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在沒有統一語言的情況下很難溝通。
如何協調生態效益一直以來都是國際論壇的主題,2006年6月28-30日在荷蘭舉行第二次國際會議———有關可持續發展的量化生態效益分析。會議表明ISO 生態效益標準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因為生態效益指標能直接被很多企業中的股東以及其他企業所直接應用。這同樣也能促進ISO14001標準族的應用。
2007年,瑞典有志者向ISO專家提議嘗試性開展研究生態效益的協調項目。隨后,2007年6月在北京舉行的ISO/TC 207環境管理會議第5委員會組織一個工作組討論了環境生態效益以及未來的工作事項,并最終決定在瑞典標準研究院的領導下開展項目研究以進一步討論新項目提案。工作組于2007年12月在瑞典會面,來自芬蘭、德國、葡萄牙、瑞典以及聯絡組織環境毒理與化學學會參加了本次會議。新項目提案增加了一些基本的原則,諸如應用了生命循環觀點、科學方式的優先性與透明度。修訂后的提案已提交評議,最終稿已于2008年初送交ISO/TC 207審定。因此,預計已被提上2008年6月哥倫比亞全會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