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27000中的PDCA四個階段
        作者:艾索  日期:2010-07-13  [關閉]

        策劃階段,組織應:
          定義ISMS的范圍和方針;
          定義風險評估的系統性方法;
          識別風險;
          應用組織確定的系統性方法評估風險;
          識別并評估可選的風險處理方式;
          選擇控制目標與控制方式;
          當決定接受剩余風險時應獲得管理者同意,并獲得管理者授權開始運行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

        實施階段,組織應該實施選擇的控制,包括:
          實施特定的管理程序;
          實施所選擇的控制;
          運作管理;
          實施能夠促進安全事件檢測和響應的程序和其他控制。

        檢查階段,組織應:
          執行程序,檢測錯誤和違背方針的行為 ;
          定期評審ISMS的有效性;
          評審剩余風險和可接受風險的等級;
          執行管理程序以確定規定的安全程序是否適當,是否符合標準,以及是 否按照預期的目的進行工作;
          定期對ISMS進行正式評審,以確保范 圍保持充分性,以及ISMS過程的持續改進得到識別并實施;
          記錄并 報告所有活動和事件。

        改進措施階段,組織應:
          測量ISMS績效;
          識別ISMS的改進措施,并有效實施;
          采取適當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與涉及到的所有相關方磋商、溝通結果及其措施;
          必要時修改ISMS,確保修改達到既定的目標。

          ISMS:ISM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是信息安全管理體系。ISO/IEC17799:2000它是繼ISO9000、ISO14000和OHSAS18000之后,又產生的一個管理體系標準—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標準。
         
          信息安全就是組織應明確需要保護的信息資源,確保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和 可用性,并保持良好的協調狀態。信息安全對企業經營非常重要,為了防止信息安全事故或事件的發生,盡管在技術方面采取了防火 墻和入侵監測系統,但是人為因素造成的信息機密流失仍然占有很高的比率(據說約70%)。因此,建立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十分必要。
         
          為了建立、實施和保持信息安全管理體系,首先應策劃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方針和目標,識別、分類和 清理信息資源,根據其危險程度、薄弱環節和發生頻次,實施風險控制,包括回避、轉移、控制和消除風險。按PDCA循環模式,建立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建立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共有8個階段。包括確定ISMS適用范圍、策劃ISMS方針目標、策劃風險控制的過程、識別和 評估風險、對風險控制現狀分析、選擇和制訂管理方案、識別存在的遺留風險和正式實施ISMS。
         
          用于 ISMS認證的標準有ISO/IEC17799:2000和BS7799-2:1999。據說,到2003年8月15日止,按BS7799認證的企業全世界共有282家,其中中 國有5家。英國最多,有99家。ISO/IEC JTC1/SC27正在對ISO/IEC17799:2000進行修訂。預計2004或2005年正式發布修訂版本。采用 ISO/IE C17799建立ISMS,并取得認證的好處在于能夠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從管理角度防止信息系統出現安全事故或事件 ;對外樹立信息系統可靠性形象,滿足顧客要求,提高企業競爭能力。認證的范圍適合于所有類型和規模的組織,特別是涉及個人信 息保護的組織,例如金融、通訊、醫療、社區管理、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等。

         

         

        上一篇:
        ISO27000運行過程中,組織應注意哪些方面?
        下一篇:
        如何保障信息安全?